孩子的敏感期是怎样的

本文已影响1.04W人 

“好好吃饭,怎么又把勺子扔了!”

“都说了多少次了不要吃手!怎么这么不听话!”

“别爬了,地上多脏啊!怎么说了这么多便,你还是不听!”

“看看这墙壁让你画的!说了多少次不要在家乱写乱画了!怎么就管不住自己的手!”

基本上,有孩子的家庭都要经历这类让人觉得“崩溃”的事情。毕竟,没有多少父母能够对“屡教不改”的孩子一直存有耐心。甚至,有些父母还会被孩子的“不乖”行为气得说“再不听话就不要你了!”

但是,如果我们学过儿童发展心理学,就会理解孩子的这些“不乖”行为了。因为,他们做出的种种“不乖”举动,很可能是因为到了敏感期!

何谓“敏感期”?

所谓的“敏感期”理论,是由蒙特梭利女士在二十世纪初提出的。主要是说孩子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会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专心吸收周围环境某一事物的特性,并不断进行重复实践的过程。

用通俗点的话解释就是——孩子在0-6岁的不同年龄段,对他们周围的一切事物有着不同表现的认知、学习、掌握的过程。

说得再直白一点就是——孩子在大致的某段时间内,会喜欢做这方面的事。

所以,对于家长来说,在对的时间,对孩子做正确的教养就格外重要。

也正因如此,“敏感期”理论在父母们之间越来越受重视,甚至有些育儿书籍会将孩子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的种种行为举止归纳为各种敏感期。动妈看过的一本关于儿童敏感期的书籍就归纳了0-6岁孩子的47个敏感期。

直到动妈去翻阅了蒙特梭利女士的原著《童年的秘密》,才发现,真正被她划重点的敏感期,归纳起来其实只有九个。

秩序敏感期

孩子从出生开始,就喜欢生活在有秩序的环境中,这种喜欢一直持续到4岁。在孩子们18个月左右时,父母会比较明显的发现,自家宝宝开始对事物出现的顺序、生活习惯、物品摆放等方面表现出比较执拗的要求。

这些执拗的要求可能表现在必须给物品“归位”,如吃饭后的椅子必须摆正、喝完水的杯子必须倒扣在桌面上;也可能表现在给物品找“主人”,如妈妈的拖鞋必须是妈妈穿,爸爸不许穿;爸爸的拖鞋是爸爸的 ,妈妈不许穿;甚至也可能表现在事情的一些“顺序”上,如全家一起出门时必须妈妈先出门、然后才能是爸爸,或者出门穿鞋必须先穿左脚后穿右脚等。

微小事物敏感期

如果家长足够细心,还会发现,孩子在一岁半左右会开始对很多微小的事情或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如专门喜欢看某本绘本上的小图案、蹲在地上眼睛一眨不眨的看蚂蚁、喜欢捡石头、喜欢收集地上的头发丝等等。

当然,除了这些事情,这个阶段的孩子可能还有其他特殊的“喜好”。

而这些“喜好”其实只是孩子处于微小事物敏感期的原因,他们产生的这些行为和举动也只是因为这些事情引起了他们的好奇心,而不是为了什么目的或者好处。可以说,微小事物敏感期内,孩子眼睛所看和心里所想都是单纯而纯粹的。

孩子的敏感期是怎样的

动作敏感期

孩子天生“精力旺盛、一刻不消停”,从出生开始到6岁期间,不是抓、捏东西,就是爬上爬下,要么就是走来走去。所以,很多照顾孩子的人都会发出“看顾孩子实在太累人!”

为何孩子们的精力这么旺盛,好像上了劲儿的“发条”呢?

这是因为,孩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动作发育对大脑发育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研究发现 :手的动作,特别是手指的动作,越复杂、越精巧、越娴熟,就越能在大脑皮层建立更多的神经联系。

孩子在动作敏感期内,主要“敏感”的两个阶段就是手部动作敏感期和肢体运动敏感期。

其中,手部动作敏感期主要发生在孩子8-36个月左右,在此期间,孩子会想尽各种办法锻炼手部各种动作的发育,同时也锻炼了大脑的发育。而肢体运动敏感期则主要在孩子12-24个月左右,在此期间,孩子的腿部运动能力会得到飞速发展,如站立、行走、奔跑、攀爬等。

感官发展敏感期

孩子从出生起,就会利用自己的感官来熟悉周围的环境,加深自己对这个世界的印象,如用嘴“尝”、用手“摸”、用脚“踩”、用鼻子“闻”、用耳朵“听”。

可以说, 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感官是0-6岁孩子认识世界,发展自我认知的主要途径。

所以,在这个阶段里,孩子出现吃手、玩水、抓捏东西等行为举止都是正常的了。因为,他们是在通过这些“感受”来加深自己对这些事物的认知,以此来发展自己的聪明才智。

语言敏感期

孩子天生就有语言学习的能力,甚至可以说0-6岁就是孩子语言发展的敏感期。在他们还是个婴儿,尚未会说话时,他们会特别认真的观察大人说话时的口型。

这也就是为何有些家长会说:“这孩子还不满百天,怎么就会唠嗑了?我说啥,他都咿咿呀呀的回应”,甚至还有家长感叹自家刚会说话的孩子“一张口就满嘴方言味儿”。

当然,除了咿咿呀呀,还有一些表现是孩子语言敏感期的特点,如一直喊妈妈、重复或模仿一些话和声音等。

社交敏感期

孩子在两岁半到三岁左右时,会慢慢脱离自我为中心,意识到自己是群体的一部分,对其他孩子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开始以合作的形式和小伙伴玩耍。

主要行为不仅表现为喜欢分享、喜欢合作、喜欢和人打招呼等,也可能表现为害羞,不好意思和人交往。

书写敏感期和阅读敏感期

动妈在这里之所以将这两个敏感期放在一起,是因为很多时候这两个敏感期出现的情况会有重合。且一般出现在孩子3.5岁-5.5岁左右,主要表现包括孩子喜欢乱写乱画时,也喜欢自己翻看绘本,喜欢用画在自己手上的“手表”给自己讲故事等。

其中,乱写乱画就是书写敏感期的标志性表现,翻阅绘本、讲故事等也是阅读敏感期的一个表现。

文化敏感期

在蒙特梭利的九大敏感期里,文化敏感期是最晚出现的。主要表现为,对文化学习的兴趣,对事物好奇探索的兴趣。其中,对于文化学习的兴趣最早可在3岁左右出现,如读绘本时可能会问各种为什么,而对事物的探索则主要出现在其6岁以后,如可能会问“蚊子为什么会咬人?为什么咬人后会痒痒”这类的问题。

换而言之,在文化敏感期,孩子们会化身为“十万个为什么”,会将父母当做自己的“百科全书”。

敏感期是孩子提升各项能力的“机会窗”

蒙特梭利女士研究发现, 孩子在敏感期阶段会自发地去作一些特定的动作,专注而且重复地做,直到心里完全满足为止。一旦取得这种特质,目的达成,这种特殊的感觉力就会消逝,被另一个敏感期代替。

甚至毫不夸张地说,敏感期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因为这是他一生中最能轻松、容易并准确地习得某种特定的能力的时期。因此,敏感期也被主流心理学和教育界称作“机会窗”。

写在最后的话:

有人可能会想问“口欲期”为什么没有提及?

因为所谓的“口欲期”其实是感官发育期的五大系统之一,所以在接下来的感官发育敏感期中会有所涉及,就如同“诅咒敏感期”会在语言敏感期中有所涉及一样。

当然,在接下来的内容中,动妈也将通过实际案例来帮助大家详细了解各个敏感期中,家长应该如何正确引导和帮助孩子!


相关内容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