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发烧护理的4大误区

本文已影响1.09W人 

宝宝发烧是常有的事,有些宝宝连着几天几夜高烧不退。家长们着了慌,给宝宝频繁吃各种退烧药、捂汗、用酒精擦……那么宝宝发烧到底该怎么护理好呢?要注意什么呢?一起来看看吧!

需要警惕的是:不少家长常用的退烧方法都是雪上加霜,特别是用药不当,还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发烧不是疾病,只是症状。

有家长问,这有区别吗?区别大了,先通过一张图了解一下宝宝发烧的简单原理:

发烧其实是人体正常的保护性反应,身体的许多免疫反应只有通过发烧才被启动。

所以,发烧代表孩子的免疫系统正在和病毒、细菌做激烈搏斗。等这场“战役”胜利了,大脑会发出指令,让免疫系统“撤兵”,让体温调回正常水平。发烧本身不是疾病,而是说明身体在对抗疾病。

退烧不是为了治病,是为了舒服。

既然多数发烧是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那我们为什么要想方设法退烧呢?宝宝身体不舒服,家长心里不舒服,毕竟看着孩子连烧几天实在太揪心。

但是你要清楚:退烧的真正目的,不是为了治病,而是为了让宝宝在身体和疾病斗争的过程中能舒服一些。所以在孩子发烧期间你只需要做两件事:

观察孩子状况,必要时去医院治疗。

通过退烧等方式让孩子舒服一点。

错误用药,不是治病,是“致病”。

我国每年约有30000名儿童因用药不当失去听力,造成肝肾功能、神经系统等损伤的更是难以计数。儿童的肝肾等功能发育不完善,使用退烧药物时一定要慎重、再慎重。

低烧时尽量不用药:38.5℃(腋温)是个分界点。如果没达到 38.5℃,最好不要吃退烧药,多喝白开水,并观察孩子的体温和精神状态变化。

不要用成人退烧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儿童安全退烧药只有两种:“对乙酰氨基酚” 和“布洛芬”。阿司匹林、安乃近等耳熟能详的常用退烧药,已被列入儿童用药“黑名单”。

不过量用药:用药过量可能伤害宝宝的肝肾等器官。如果没到下次服药时间又烧起来,优先采取物理降温法,或咨询医生可否增加用药量。

这些错误做法要避免。

宝宝发烧护理的4大误区

误区一:捂汗

如果在体温持续期和下降期,仍过多地捂,不利于散热,可能反而导致体温继续上升,严重的还可能引发“焐热综合症”。

体温上升期:孩子手脚冰凉或打寒战,可适当增加衣物或被子。

体温持续期及下降期:去掉过多衣被,和平时穿盖厚度一样或少一点,出汗时及时擦汗,并换掉贴身湿衣。

误区二:要么频繁去医院,要么不去医院

有的家长孩子稍有不适就送医院;也有的担心传染或坚信孩子能扛,很排斥去医院。这两种极端做法都不可取。以下几种发烧最好去医院,同时要注意做好防护。

3个月以内的小婴儿发烧

40℃度以上,持续24小时

38.5℃以上,持续3天

不停哭闹,饮食、哄抱、换尿不湿等办法都无效

伴有抽搐、反复呕吐等其他不适

误区三:用酒精擦身体

身体发热时,酒精更容易通过皮肤被吸收入体内,造成酒精中毒。

鼓励孩子多喝白开水,不愿意喝水的孩子可适当喝些稀释的淡果汁

让室温保持在24℃~26℃的舒适温度

体温上升期用温热毛巾,稳定期和下降期用冷毛巾或裹着毛巾的冰袋敷头部

给宝宝洗温水澡,时间约10-15分钟

误区四:给小宝宝用水银温度计

不少家长习惯用水银温度计给小宝宝量体温,可身体不适的小宝宝往往不配合。一旦打碎温度计,可能引起汞中毒和误吸等意外。

相比之下,电子温度计和耳温枪等测温工具更加安全。如果宝宝配合度较高,也可以用水银温度计,但使用中要特别注意安全,使用后也要收到宝宝接触不到的地方。

相关内容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