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格的父母都常常做“知易行难”的事

本文已影响7.28K人 

那天去幼儿园接桐桐放学,听班主任陈老师反映,他在排队时故意推倒了前面一位小朋友,还好对方只是膝盖碰红了,没什么大碍。陈老师当时批评了桐桐,让他跟那位小朋友道歉,桐桐当时不太乐意,最后勉强配合。

我听完点点头,尽量放松,蹲下看着桐桐问:知道错了吗?

他点点头,一直看着地面,很不好意思。

我继续说:“排队是很严肃的事情,推人是很危险的动作,对方很容易被推倒。摔倒疼不疼?桐桐也很怕,对不对?”

桐桐这才望向老师,眨眨眼说:老师,我知道错了,下次不推人了。

老师释然地笑笑:没关系,明天早些来上学。

回家的路上我们换了开心的话题,他牵着我的手蹦蹦跳跳。

后来我静心琢磨了下:事件的主角应该是桐桐和那位被推的小朋友,而现在是我和老师帮桐桐解决问题,这样的教育方式看似最省时省力,他貌似知道错了,但是,好像没有达到“吸取教训”的效果,更别提“善后”。

晚饭后,我跟桐桐商量能不能以画画的形式做一个道歉卡送给那位小朋友(刚好桐桐最近也很喜欢涂鸦画画)他摩拳擦掌兴奋地说:好啊,好啊。

我先问他的想法,比如小朋友喜欢什么?你最想画什么?

他兴致勃勃地说了好多:棒棒糖,小车车,汽球......

听完了他的想法,最后我建议说:你还希望跟他做朋友,对吧,那我们封面画拉拉手,好吗?

就这样,他来当设计师,我当助手,在乐滋滋,慢悠悠的你一笔我一画中,致歉卡终于做好了。

致歉卡图:

合格的父母都常常做“知易行难”的事

第二天,桐桐在老师的陪同下交给了那位小朋友。两个小家伙“重归于好”。

经一事长一智,每件事都有不同的处理方法,但结果却千差万别。我谨记了父亲以前常常说的那句:泥 水匠整(建)门,过得了自己,过得了别人。我希望孩子也渐渐能领会。

还有那次,照常接桐桐放学,我细心觉察到他有点不高兴。我还是用习惯的口吻问他:今天有没有什么事想跟妈妈说。

他迟疑了一下说:“妈妈,有件不好的事想告诉你。”

我故意睁大眼望着他,假装跟他一样的心情。

他继续说:“我今天把老师贴墙上的字画撕坏了。”

我说:“哦,那你受批评了?”

他点点头,嘟起嘴。

我说:“明天妈妈跟你一起跟老师道歉,然后你要学着把它粘回去。好吗?”

第二天,我们一起找到老师,先跟她道歉,最后在老师的帮助下(其实桐桐就当了个小助手)把字画重新贴回去。

真正让孩子知错,不仅仅说“对不起”不仅仅承认“我错了,下次不这样了”。的确,对于3岁小孩,他还理解不了我们的用心良苦,但起码要让他知道,伤害别人或者挑战规矩后都要承担后果,要学着去补救。

合格的父母都常常做“知易行难”的事 第2张

三字经里:养不教,父之过。但不可否认,父母有时也缺“教育”。

回想一下我们是不是经常会在超市里看到有的小孩私开包装,偷尝食品,或者随意把东西乱放?我们通常皱皱眉头就过去了,渐渐也都司空见惯,甚至有的大人都参与了其中(美其名曰“试一试再买才公道”),可这是商场,超市啊,你之所以选择这里,无非是喜欢它比市场“高级”一些,不是吗?所以,既然选择了,就请注意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

每个商超都有文明规定:

1)浏览商品时,保持安静,不大声说笑。

2)挑选物品时,轻拿轻放,看后放回远处;如果手有污渍,应避免触摸商品,尤其不可触摸食品。

3)非试食区,禁私自拆封或者试吃食品。

4)使用商场手推车时,注意停放位置,避免堵塞通道,用完应停放到指定位置。

5)结账时,自觉排队。

这一直都是“隐规”,公道自在人心。

试想,如果商场哪天用鲜红的大字明文规定四处张贴,我想肯定会遭来大众狂喷:当我们是小孩还是弱智?这些规矩谁不懂?

那么请问这“明知故犯”的背后是上帝在给你撑腰吗?(有句生意经叫“顾客是上帝”)

我们一边在教孩子文明,自己却在演示着“不文明”。还有部份家长觉得自己家的就是熊孩子,不听教 ,就只能让他“自生自灭”。试问,谁能比父母更懂自己的孩子,他不是不想听,有时候是看着大人说一套做一套,不如不听罢了。还有的家长会说那是孩子的天性,他只是玩玩而已,请问那个经典的故事里“小时偷针大时偷金”也算玩吗?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父母就是孩子最初的领路人,精神导师。他们的路,由 他们自己走,没有错,但我们不能眼睁睁看他掉坑也不拉一把吧。是不是能在他能力和经验都尚浅时,给他提供几个有用的锦囊,或者在跑偏时帮他扶正一下呢?

最后追根溯源:父母先得有良好的个人修养,还要有一颗不断学习反省的心。

相关内容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