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星育儿经:”孩子被打了,那你就打回去“;但打回去or告老师真的有效吗?

本文已影响3.02W人 

昨天我写的《孩子被骂“笨蛋”,这位妈妈的做法价值千万》一文发出后,许多妈妈留言,多是表示对这种做法的认可。但也有不少妈妈提出,自己孩子不单“被骂”更有“被打”了,自己不知道该怎么处理了。

金星育儿经:”孩子被打了,那你就打回去“;但打回去or告老师真的有效吗?

这不禁让我想起曾经金星老师的一段育儿经在网上引起的热议。

原因是金星老师在某节目中提到了“孩子被欺负后,是打回去还是告老师”这个议题,当时金星先在节目中讲述了她的儿子在超市的被打经历。

有一次她的儿子在超市,因为一辆儿童购物车被一个很蛮横的小孩子给打了个耳光,这可把不远处的金星急坏了,当儿子捂着脸回来时,金星脱口而出“儿子,那个孩子打了你了,你不给我打回去?”但儿子说“我不,她打我是她妈妈没教育好她。”

金星的做法是很多父母面对孩子被欺负时会有的态度:我不教孩子主动打人,我们不惹事,但也不允许孩子被别人欺负。所以当孩子被别人欺负却不懂还手时,家长往往会很生气,有的家长甚至会冲上前去,责怪孩子,甚至大声呵斥孩子“打回去”!如果孩子不知所措,有些家长就会认定孩子“懦弱”。有时候孩子在妈妈的呵斥下,变得不知所措,畏畏缩缩,这个时候妈妈常常会更生气,责骂孩子“无能”。有的妈妈一气之下甚至会成为孩子的帮凶,帮孩子拉住打他的孩子,让孩子打回去。

孩子不还手,真的是懦弱吗?

关于这个问题,要分年龄段来看,1岁半到3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被打后不知所措并不等于懦弱,这个阶段被“打”有两种可能,一种情况是打人的孩子不懂得什么是正确的人际交往,他们表达“我想和你玩”或“我害怕你靠近”时,不知道应该用什么样的力度,有时候力气比较大,这在大人看来就是“打人”。

还有一种情况是宝宝“抢”别人的玩具。在大人看来这样的行为很恶劣,但实际上孩子没有这么复杂。1岁半以后的孩子刚刚学会走路,但他们的自我还没构建完成,他们认为所有的东西都是自己的,所以这个阶段的小朋友出去玩时看见喜欢的玩具,他认为是自己的,会不管三七二十一的“抢”过来。

而那些被抢的小朋友往往不知所措,有些孩子自我还没有构建完成,所以东西被抢了他们也表现得毫不在意。有些孩子在似懂非懂的阶段,他们在意自己的东西被抢走,但是又不知道应该怎么办,这时就会大哭起来。

如果这个时候家长能够接纳孩子的心理状况,在宝宝情绪平复后通过游戏、讲故事等方法示范被“欺负”后如何处理,孩子慢慢地就会明白人际交往的正确方法。

但我们很多家长受不了孩子被“打”、被“抢玩具”,认为这是懦弱、无能的表现。有些家长会把孩子带回家后再教训,有些家长则会直接大声呵斥、怒骂孩子“懦弱、无能”,要孩子“打回去”。

如果家长这样做,会加重孩子的手足无措,孩子原本只是在意东西被抢了,但家长生气的态度会让孩子觉得“这件事很可怕!后果很严重!”孩子更加的恐惧和担心,下次面对同样的状况时,他反而会更加“懦弱”。

所以不要看见孩子被欺负就认定孩子懦弱、无能。孩子都是善良的,他们只会活在当下,有时候他们被打,是因为不懂“我被打了”,即使当时会疼,但他们不会记仇,也不会放在心上。所以有时候我们会看到孩子即使刚刚才被打、被欺负,过一会他又会去找这个打他的小朋友玩,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孩子就是这么单纯与善良。

打回去真的能解决问题吗?

有些父母特别看不惯孩子被欺负,总认为这是孩子软弱、无能的表现。似乎孩子一定要狠狠的打回去,显示出霸道、凶狠、凡事不吃亏才是强者的表现。

记得前段时间网上有流传过一个凄惨的故事。一对恋人在街头的小摊吃东西,来了几个流氓。流氓言语中挑衅那个女孩,女孩很生气,结果她男朋友不仅没有表现出英雄气概,反而拉拉她的衣服,示意她赶紧离开。女孩大骂了男孩一顿,说他怎么这么软弱、无能,连自己的女朋友都保护不了。男孩无奈,奋起反抗。结果被几个流氓打死。

如果遇到比孩子强、霸道、凶狠的人,我们是不是也一定要孩子强出头,争个上风出来呢?

很多家长让孩子打回去,无非是认为欺负孩子的那个孩子与孩子实力差不多,而且有自己在旁边保护,孩子不会太吃亏。但是我们真的能保护孩子一辈子,随时随地跟在他身边不离开吗?而且你真的能肯定孩子一定能打赢吗?如果没打赢,受伤了你就好受了吗?

鼓励孩子打回去,也会让孩子认为打是解决问题最有效的手段,而崇尚暴力、恃强凌弱;这样的孩子如果被别的小朋友打了,会让他更加记恨和恐惧,变得自卑胆怯,唯唯诺诺。

还有的孩子因为一直被家长教育要“打回去”,特别喜欢打人,动不动就打别人一下,这样的孩子进入中班下学期或是大班时,就特别容易被老师批评,被别的孩子孤立。

鼓励孩子睚眦必报看上去不吃亏,但却会影响到自己的情绪,耗费精力,失去人缘。尤其作为孩子来说,他们真的不太能辨别什么情况下别人是有意的,什么情况下别人是恶意的。

比如两个小朋友同时看中了一个玩具,大家都来抢,这个时候孩子是应该讲道理还是让他们打一架,谁赢了谁玩呢?

当孩子被“打”时,父母内心不爽是一定的,但此时父母一定要换一个角度来理解孩子的行为。

一定要放宽心,绝大多数时候,孩子之间的冲突并没有危险,尤其男孩,打打闹闹是他们的天性,他们之间需要一些肢体的接触来交往,他们自己可能并不在意“吃亏”“不吃亏”,但如果父母过度关注,纠结于“打”与“被打”、“欺负”与“被欺负”,只会把孩子成长过程中阶段性的正常行为强化为问题,适得其反。

一般孩子进入幼儿园,过上集体生活后,他们在不断的交往、争执中,会彼此磨合,寻找到能友善交往的方法。所以只要父母不贴标签,孩子进入幼儿园中班或大班,就能找到相处的模式和方法。即使他们打来打去,过一会又能找到和睦相处的方法。

找出孩子总是被欺负的原因

有时候孩子总是被欺负,被打,恰恰罪魁祸首是父母自己。曾经有一个妈妈告诉我每次孩子出去总是被别人欺负,不懂还手,不管她怎么教育,孩子都很软弱。深究下去,发现这个妈妈本身就是一个异常凶悍的妈妈,教育孩子时简单粗暴,孩子有任何一点不好的行为,妈妈就会又吼又骂,有时候还会忍不住动手打孩子。我告诉这位妈妈,如果妈妈动手打孩子的时候,孩子还手会怎样。妈妈说:我当然更气愤,更会狠打他一顿啊。我说:你都只会教他被打时要屈从,他被别人打的时候又怎么有勇气还手呢?而且他要怎么判断我该还手还是不该还手呢?

所以,如果孩子总是被欺负,被打,父母一定要换一个角度来理解孩子的行为。

首先要放宽心,告诉自己这是短暂性的行为,孩子过了这个阶段就会好。绝不要因此责骂孩子无能,父母如果父母过度关注,纠结于“打”与“被打”、“欺负”与“被欺负”,只会把孩子成长过程中阶段性的正常行为强化为问题,适得其反。

其次要反省自己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是不是太过简单粗暴,是不是常常用暴力以大欺小,同时检讨自己的教养方式,给了孩子多少安全感、自信心。如果你都没有给孩子足够的尊重,你都没有教会孩子保护自己的方法,孩子怎么可能不被欺负呢?

告诉老师就能解决问题吗?

不能打回去,老是简单粗暴的教育孩子也不行,难道我们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孩子挨打吗?

不,我也不主张教孩子选择忍让。选择忍让,首先父母的内心肯定过不去,孩子被欺负,身为父母心里很难过:凭什么孩子要忍受别人的欺负呢?其次,一味的要求孩子忍让会让他变得遇事软弱、退缩。

有些家长会教孩子在被欺负时告诉老师,这是一个有效的方法,但正如金星在节目中提到的那样,在教育孩子告诉老师时需要有两个注意:一是不能将告老师视为找个更强大的依靠,毕竟老师要关注那么多孩子,不可能时时刻刻注意到每个孩子的情况。二是家长不能以此把一切事情都交给老师,自己疏忽不理。

孩子被欺负了怎么办?

那孩子被欺负时,究竟该怎么办呢?说实话,我从来没教过仔仔当他被别人打时应该选择哪一种方式。孩子在那一瞬间能做出什么反应只有他自己能够判断,这个反应是靠本能、性情品格、认知能力、生活经验、表达能力、自控力等叠加在一起的综合反应。当孩子的能力不具备时,父母的逼迫对孩子来说除了加深他们的内疚感之外,没有任何别的好处。

仔仔2岁多时,有一次被阿姨带着下楼玩时,被一个邻居的小孩在脸上狠狠的抓了一道,那个指甲印到现在都还隐隐能看见。

阿姨支支吾吾的告诉我这件事时,我蹲下来,问他:“仔仔,疼吗?”

他点点头。

“小朋友打你的时候,你是不是很害怕?”

他说“是的。”

我说:“嗯,别人打我们的时候,我们可能都会害怕,不知所措的!这样的反应是正常的。”

“我吓坏了,不知道该怎么办。”

“嗯,妈妈知道了。好了,现在你回家了,你很安全。”我把仔仔搂在怀里

过了几天,我帮他伤口擦药时,问他,“还疼吗?”

他点点头。

我告诉他:“下次小朋友再打你,你要学会保护自己哦,你可以选择跑开、还手或是告诉家长。重要的是保护自己不受伤。对于妈妈来说,你安全才是最最重要的。”

当孩子被欺负时,要保护好自己不受伤是最最重要的。

处理方式上:

1、先接纳孩子的情绪,帮孩子识别和表达出他的心情。

2、教孩子面对别人的欺负,最重要的是保护自己不受伤,在这个大前提下,他采取任何方式都可以。他可以选择离开,还手或是告诉老师。

3、教孩子面对别人的伤害要勇敢的表达出来。要及时的告诉小朋友:“你这样做我不高兴。”如果对方还是不停挑衅,警告、告诉老师或家长、还击都可以。

4、无论孩子表现怎样,我都接纳。即使孩子受伤了,也接纳,他在当时的情况下,受制于自身能力,已经做出了选择,无论结果如何我都接受。同时,我会告诉他经过这次,下次面对同样的情况,他可以尝试别的方法。

与其纠结于孩子总被欺负,对孩子的软弱行为不满,不如把精力放在日常生活中,帮孩子把安全感和自信心内化,培养良好的人格特质,让孩子从内心真正的强大起来。这样的孩子自然别人不敢轻慢。


相关内容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