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又挑食了,宝妈该怎么做?

本文已影响3.05W人 

没有小孩不挑食,只是程度不同罢了。在饮食方面,有的孩子喜欢柔软的口感,有的喜欢脆脆的,有的喜欢寻求刺激,有的喜欢平淡温和,有的谨慎敏感,有的大胆尝试来者不拒……

作为成年人,我们有各种口味偏好,有的喜欢甜,有的喜欢辣,有的喜欢香菜,有的视香菜为黑暗料理之首……孩子也有口味偏好,并且他们的喜好比我们表现得更加直接。我们成人会因为“我知道这种食物吃了对我的健康有帮助”,“我需要吃些蔬菜”而有意识地去吃,而孩子喜欢就喜欢,不喜欢就不喜欢,非常单纯直接。

挑食,是孩子成长必经之路。没有小孩不挑食,只是程度不同罢了。

孩子又挑食了,宝妈该怎么做?

孩子挑食的习惯与他们天生的人格特质、父母及周围人的饮食影响,母亲的饮食习惯息息相关,还可能是因为——孩子就是孩子。

为什么有的孩子格外挑食呢?导致孩子不爱吃饭、食量少的原因有很多。一项2015年的研究综述参考了自1990年以来大量有关儿童饮食习惯的研究后发现:孩子挑食的习惯与他们天生的人格特质、父母及周围人的饮食影响有关,在周围的人中,有特别和母亲的饮食习惯息息相关,还可能是因为——孩子就是孩子。

简单说就是,孩子挑食那就对了,这仅仅说明他是个正常的孩子。

面对孩子的挑食,父母首先需要坚信的是,挑食,对于幼儿(尤其是1-3岁)其实是一种正常现象,是阶段性的。糟糕的往往不是孩子有多严重的“挑食”,而是父母常常因为过度关注幼儿这种正常的挑食现象,过度担忧,过度干涉孩子的正常发展,试图以什么“手段”来防止孩子挑食,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这个阶段很容易因为父母的焦虑而误入歧途,让本来只是阶段性的问题,发展成为长期的不良饮食习惯。

有三件事我们没办法强迫孩子:吃饭、睡觉、拉粑粑。

在接受喂养咨询时,我最常给大家说的就是,我们再怎么着急都没用。有三件事我们没办法强迫孩子:吃饭、睡觉、拉粑粑。

最好的做法是保持淡定(不管你多么担忧,装作不在意),以身作则。如果你希望孩子接受某种食物,首先你得向孩子表现出你自己多么喜欢这种食物。也别太刻意啊,有时候你过度热情,反而让一些敏感的孩子感到有被迫吃的压力,感到紧张。你自己总是享受你的食物就好了。

父母要以身作则。让孩子接受之前,父母要首先要表现出自己对某种食物的喜爱。

没错,个别孩子会因为太挑食而得不到充足的营养,这种情况下,挑食(尤其是极度挑食)的确会导致孩子出现短期或长期的营养缺乏和其他健康问题。这些是可以通过一些有针对性的营养方案,包括暂时服用营养补充剂来解决,比如有的孩子需要补铁,有的孩子需要补充维生素A,很多孩子需要补VD(几乎不会有小孩需要补钙)。

我们最值得去做的,是帮助孩子建立一个好的饮食习惯,从源头解决营养问题。这需要父母有长远的眼光,而不是只看到眼前,强迫孩子,或者用电视诱导,让孩子多吃了几口。那几口可能对长期的健康来说,有害无益。

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最重要的,而不是看他们有没有吃到完美的、均衡搭配的食物。如果父母没有做好这些,孩子长大后很可能会面临体重或饮食紊乱的问题。

要想帮助孩子建立起健康的食物关系、避免每天吃饭时不必要的吵闹,你需要知道这些:

多尝试,

总能找到孩子愿意吃的一些。

多尝试,每种食物类别(1.蔬菜/水果,2.谷物,3.蛋白质,4.奶制品)总能找到孩子愿意接受一些的食物。

以我家小妞为例,在6-12个月这半年里,我几乎给妞尝试过我能买到的所有食材,都不过敏,但大多数都不愿意碰,不断提供后,最终发掘出:1.青豆、西兰花、番茄、杏这几种蔬果,2. 白米粥、燕麦粥、面包粒这几种主食,3.鱼、虾、蛋、炖得软烂的羊肉这几种高蛋白类食物,4.喝母乳,添加过酸奶。以上是她愿意吃的。哪怕当时食量还很少,种类也不多,每一类别的食物都覆盖上了。在她1-2岁间,几乎靠这些食物“主打”,又增加了每天100克酸奶和偶尔一杯鲜奶(还是母乳为主),各种果蔬、蛋白质类、淀粉类也不断扩容了,食量也比之前有所增加。两岁后,小妞能够接受的蔬果、肉类都越来越多,所有奶制品都很喜爱,断母乳后保留了每天早晚各100毫升鲜奶,中午或者下午有超过100克的酸奶的习惯。

别去相信什么“吃了抗癌”“吃了变聪明”的神奇食物。没什么是大不了的,不吃一种食物一样可以健康成长。找替代品嘛。

千万别再一种食物上较劲。

别去相信什么“吃了抗癌”“吃了变聪明”的神奇食物。没什么是大不了的,不吃一种食物一样可以健康成长。找替代品嘛。

英国罗汉普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在《Current Obesity Reports》期刊中发布的几项研究指出,鲜有证据表明,孩子挑食会造成他们成年后的健康问题。从群体角度看,有关挑食的相关研究报告也显示,挑食并不会直接导致,诸如超重或肥胖之类的健康问题。

没有什么食物不可取代,不吃就找替代品,一直尝试,直到找到替代品。给孩子愿意吃的那些,同时再继续尝试提供,找新的“愿意吃的”。

喜欢和不喜欢的会发生变化的。坚持享受你自己的食物,坚持提供给孩子除了她喜欢的食物之外的东西。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一年、两年,你会发现孩子的食谱越来越广。

重点并不是最后两口“西兰花”

食物拉锯战可能是由不喜欢的蔬菜引起的,但在大部分情况中,让孩子们紧张不安的并不是她/他真的多么讨厌西兰花、芹菜、茄子、豌豆或各种奇奇怪怪的菜,而是父母对他们的饮食控制。

有时孩子会因为特定食物的外观或味道而拒绝吃它们,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不想吃这些食物也是源于恐惧或其他心理感受。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要让孩子感觉他们能掌控自己的饮食。

你自己回想一下,你是不是也有不喜欢的口味,可能对什么味道有过心理阴影,或者单纯地就是很不喜欢那个味道。如果别人强迫你吃,是不是很烦躁?越强迫越恐惧有木有?哪怕那种强迫披着各种花式外衣,各种诱惑,甚至表扬。有的孩子连你看着他吃都会感到压力。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他们开始学习控制自己的脚步、肢体移动,运用身体的各个功能。选择把哪些食物留在碗里、不吃哪些食物是孩子需要学习控制的重要方面。

我们经常说要尊重孩子。让孩子决定她碗里的,餐桌上的,她要吃什么不吃什么,吃多少,就是尊重。

当孩子挑食的时候,要“尊重他们的选择”似乎很难。我们往往也想插手孩子的饮食,想替孩子决定吃什么、什么时候吃、多久吃一次、一次吃多少... 有时候孩子的挑食加剧,可能是我们的焦虑和因为焦虑作出的过度干预助推的。

孩子又挑食了,宝妈该怎么做? 第2张

最近我家小妞吃饭总是边吃边玩,越来越慢,越来越慢……这跟前一两个月,爷爷奶奶带着吃饭时给妞的过度关注有着很大的关系(生二宝前后那一两个月)。一旦不好的饮食习惯形成了,要纠正就会和孩子起冲突,需要更多的时间来“纠正”。等爷爷奶奶回国了,预计要几周时间来让妞妞在家好好吃饭。

当孩子也感受到了“吃”的压力(或者过度关注),吃饭变成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关于食物拉锯战便展开了。

诱导进食往往事与愿违

经常有爸爸妈妈为了让孩子多吃两口他们不喜欢的食物,大费周章,甚至不惜用各种不健康的食物或者不好的行为习惯去诱导孩子。“把西兰花吃完你就可以吃一块蛋糕”,“吃完才可以继续看动画片”,或者让孩子边玩边吃,边看电视边往他们嘴里塞东西。我真的见过,一个13岁的孩子,每次吃饭就拿着手机玩游戏,外婆和妈妈一人坐一边,不停往他嘴里塞食物。这样做的结果是,他长得很健康吗?并!没!有!还是很瘦小。妈妈焦虑得不行,她说,如果不这样做,孩子就更不吃蔬菜了,这样好歹能吃一些。

蔬菜变成了不得不完成的任务,只要吃掉它就能得到大人的关注、游戏、甜点,吃得慢可以一会儿再吃,玩着也可以吃……孩子会提出越来越多附加条件,试探你的底线。这样孩子可能学到“人必须要吃蔬菜”,却不能养成爱吃蔬菜的好习惯。不能真正享受食物。

在餐桌上强迫孩子吃某种食物会带给孩子消极的心理暗示,类似“再吃两口,就给你吃蛋糕(或者别的什么喜欢吃的)。”这样的收买只会让孩子觉得蛋糕要比蔬菜更好。这样一来,健康的青豆变成了不得不完成的艰巨任务,只要解决了它就能得到奶油蛋糕。这样孩子只能学到“人必须要吃蔬菜”,却不能养成爱吃蔬菜的好习惯。

另一个问题在于,我们始终没能教会孩子正确地表达自己对某种食物的态度。孩子们不想吃某种食物可能是由于当时心情不好、不饿或者只是单纯地想吃点别的东西...但不管什么原因,只要孩子说“我不想吃”,父母就不让他们吃了,这样一来,父母教给孩子的唯一一种拒绝某种食物的表达方式就是‘我不想吃’。我们可以试着跟孩子进行更深入地对话,试着去了解孩子为什么不想吃。

五岁之前,孩子们会不停地获取、调整自己的口味偏好。五岁以后他们的口味会逐渐趋于稳定,对各种食物的喜好也基本定形。

孩子又挑食了,宝妈该怎么做? 第3张

结束餐桌上的拉锯战

一种帮助孩子改善挑食状况的办法是鼓励父母和孩子一起决定吃什么和怎么吃——父母来提供食物的种类、正餐和零食的时间和地点,孩子自己决定吃什么和吃不吃。这是上世纪80和90年代,由注册营养师Ellyn Satter最早提出的“喂养责任分工”模型。

该模型出自于“营养与饮食学会”和“美国儿科学会”的《儿童和青少年营养指南》,它提出了一系列健康饮食方法,至今仍被广泛提倡和遵循。以下是一些用餐建议:

1、设定现实的目标

很多时候,当你一开始给孩子吃一种食物的时候,他们或多或少会有点不安,这是很正常的现象。营养学的研究指出,孩子平均需要和一种食物“接触”12次,才会将其列为自己“喜欢”的食物。“接触”并不意味着你要求他们要吃12次这种食物,每次看到、听到、闻到都算是一次“接触”的经历。当然一些孩子,对于特定的某种食物需要更久,而对于一些食物,你可能永远都难以接受——这种情况就当做是孩子的独特特征吧,也没什么大不了,毕竟这种希望“老死不相往来“的食物不会太多。

看到盘子里某种食物、听父母谈论品尝的感受、帮忙准备制作、亲自感受和品尝尝都是与某种食物的“接触”经历。

让孩子立刻喜欢上某种食物会给他们带来太大的压力,由于某些原因不想吃就立即将其归类于“不喜欢吃的食物”会让孩子下回更难接受这种食物。我们首先要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哦。

2、经常调整菜单

健康饮食的关键在于丰富多样,尝试新食物、经常更换菜单。如果你日复一日地吃同样的食物,就算它们全都是健康食品,也不是一种健康的饮食习惯。许多父母都抱着一种“孩子蔬菜只愿吃豌豆”的想法,每晚都让孩子吃豌豆。这会使孩子认为,单一的饮食很正常。

孩子们要尽早学会这一点——不要每天都吃同样的食物,哪怕有时候你提供的食物他们不喜欢,吃很少。

3、不单独备饭菜,不让孩子临时点菜

配合孩子的挑食、偏食行为会让他们变得更挑剔、更不愿意尝试新的食物。

在我家,不想吃桌上的饭菜可以不吃,但只能选择纯酸奶,纯麦片,现成的速冻蔬菜(我白水煮一下或者微波炉加热)作为替代。

好意思,吃什么的范围还是我定的,谁让是我做呢,等你长大了自己买,自己做饭,随便你想吃什么。有时候我女儿会因为对我提供的替代品不感兴趣而尝尝新菜。

挑食的情况还有可能演变成为引起大人注意的手段。如果总是单独为挑食的孩子准备饭菜,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很“特殊”,而不挑食的孩子则会感到自己不受重视。

孩子又挑食了,宝妈该怎么做? 第4张

不要给他们得寸进尺的机会。

这点长辈特别难做到。我家奶奶非常重视孩子的饮食,实际上她真的做得非常好,变着花样给孩子做吃的。但是比较不好的是,奶奶太过于重视了。每顿饭都目不转睛看着妞妞,总是不断起身为她服务,总是把最特别的菜留给孩子(餐桌上搞“特供”),总是根据孩子的心意临时给她单独做,说“没关系呢,奶奶一下子就做好了”。总是为了让她吃好,不停推销,睡前抱到电饭锅前再吃几口米饭团……好在……爷爷奶奶只是暂时地帮忙。父母一定要作为养育的主要责任人,负起我们的责任。

不要给孩子搞特殊,一岁后,逐渐减少单独做特殊食物。

4、可以给孩子一份食物选择清单

如果你希望孩子有健康的饮食习惯,最重要的是确保孩子的周围都是健康的食物——你做的饭菜、大家谈论的食物以及孩子在外面接触的食物都是健康的,或者健康食物为主,这样才能够帮助孩子做正确的选择。

有时候需要家人的配合,比如家里都是很咸的菜,却要孩子吃白水菜,保护得了一时,也保护不了一世——孩子的饮食习惯总是会受到家庭饮食习惯影响的,特别是妈妈的饮食习惯影响。如果你想要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你自己先吃得健健康康。如果你想要孩子专心吃饭,你自己先别总盯着他/她,指导她/他吃每一口。

对于幼儿需要零食补充能量,零食最好是新鲜蔬菜、水果、奶制品。不要过分强调蔬菜或者水果多么重要,或者必须要吃多少——如果孩子真饿了,不用说他们也会吃掉一些的——在没有别的选项的时候。

就算他们一开始不吃,也不要轻易放弃。这又回到了食物“接触理论”——如果总是看到大家吃这些,总是“接触”,他们也可能会逐渐放松警惕,开始愿意尝试吃一口,说不定慢慢还会喜欢上呢!

5、行为问题和挑食不是一码事

孩子在餐桌上尖叫或耍脾气都不是挑食的问题,而是行为问题。如果孩子出现行为问题,我们更需要妥善处理。

挑食是正常的行为,我们可以保持淡定,冷静、耐心,不动声色,潜移默化地去处理。行为为题要立即严肃处理,让孩子知道自己“作”的界限。

6、让孩子帮忙一起准备晚餐

鼓励孩子积极参与晚餐的准备能让他们从一开始就对新食物有控制感。让他们帮忙挑选食材、准备食物、摆好餐桌都能激发孩子对新食物的好奇心,让他们愿意吃饭。

激发对食物的兴趣是一件长期的事,不要太着急,给孩子一年、两年,甚至更多时间去成长。

7、完全禁止甜品不可取,

要帮孩子学会何时吃、怎样吃

孩子们可以适当吃点不那么健康的零食或甜品,但我们需要给孩子设限。比如每天可以吃一块巧克力,只有一块,比如放学后可以吃一块巧克力。你来定规矩。你不教,他们就不知道这些。

完全禁甜食往往会适得其反,一旦有机会得到这些食物,孩子们很可能会一口气吃太多。

但是也不能像一些爸爸妈妈以为地那样,让孩子吃个够。经常有爸爸妈妈问我,是不是限制孩子吃甜食只会让孩子长大后对这些食物更加疯狂地迷恋?

不是这样的!

孩子又挑食了,宝妈该怎么做? 第5张

对于不那么健康的食物,不用禁止,但是一定要限制,教孩子一些规则。孩子毕竟是孩子,不能指望他们自己“节制”。我们要控制提供的频率,时间,总量。

可以为孩子准备一个糖果箱,告诉他们零食每天只能吃多少。比如妞妞午餐后想吃一颗麦丽素,但是放学后他就不能再吃饼干了。这是其实是很好的学习机会。

信任孩子能够完成约定,培养他们的自控力,而不是通过让他们沉迷、放纵,指望他们自己学会控制。

8、轻松享用美食,让吃饭成为一种享受

不要每餐都苛求完美,没有人能保证做到每顿饭都营养均衡。抱着放松的心态引导孩子进食,而不要试图去完全控制孩子。着眼于长期的饮食健康,不要看到一餐两餐有没有吃好。

把吃饭变成拉锯战,关注每一餐吃了多少,吃了什么,不但会让父母和孩子感到挫败,也会让孩子更难接受新的食物。

健康的饮食习惯会给人带来幸福感。家庭中的幸福感很重要,快乐进餐很重要,比吃了多少更重要。先让孩子能够享受进餐,他们自然会吃得越来越好。

放轻松一点。

最后,祝孩子们都有个好胃口!


相关内容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