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吼孩子这种病,应该怎么治?

本文已影响1.77W人 

很多妈妈说为什么道理都懂,真遇到孩子犯熊了还是突然怎么也控制不了自己的洪荒之力,被熊孩子气得咬牙切齿,快要憋出内伤而河东狮吼,让人气愤的是有时吼也解决不了问题。更有意思的是经常会看到父母一边向孩子吼叫,一边还对孩子说:不许大吼大叫!

我常常在想为什么我们经常会选择一种强势的语言去跟孩子交流?因为在中国的文化里面,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乖。我们并不太善于表达感情和需要。我们在沟通中经常没有办法表达感受,如:

我感觉你这样做不对

我感觉你很失望

你这样做我感觉到很生气

医生,吼孩子这种病,应该怎么治?

因为不会表达感受,所以我们彼此听不到对方内在的声音,只有通过大声的说话方式让对方听得到。很多时候我们会把表达感受和没有面子丢脸联系到一起,沟通中我们往往会用表层的情绪来盖住自己内心深处的感受,这些深处的感受往往是脆弱的,痛苦的,会让我们不舒服,会让我们难以接受。

当我们向孩子大吼时,表层的感受是愤怒,我们内心深处无法接受的是自己的失控和无助,无法接受自己是一个失败的妈妈。我们渴望和孩子充满柔情蜜意的连接,但孩子却经常把你的话当耳边风,讲道理也没用,为穿什么衣服斗志斗勇,不吃你准备的早餐,出门磨磨蹭蹭,当你无招可用的时候此刻只能通过这么开吼的方式来跟孩子连接。

医生,吼孩子这种病,应该怎么治? 第2张

如果一个人小时候很少有机会去表达感受,从小到大都是被吼大的,他就可能在内心里有一个沉睡的地带。这个地带是未被开垦的,对应的情绪大脑发育也没有接受长期整合的训练,一旦情绪失控,就最容易切换到自己最熟悉的大声咆哮模式。

对于各种管教的书也读了,课也上了,为什么育儿经历的那些大道理,有时好像对于一个撒泼起来的熊孩子来说毫无用处呢?下次遇到自己因为孩子的问题而火冒三丈时,我们的方式可以怎么调整呢?

医生,吼孩子这种病,应该怎么治? 第3张

疗愈方案三步走

步骤一:关键态度是先和孩子做连接再纠正

技巧:多练习正面的表达

我很爱你,但是不可以。

对我来说,你比你的作业更重要,你对今天的作业安排有什么想法呢?

我爱你,而且相信可能有一种尊重双方的做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你是要自己收拾玩具还是让妈妈陪你一起?你自己可以选择。

步骤二:倾听和了解自己的感受

例如,当你把玩具弄得满地都是的时候,我感到有点生气,我们能不能想个让家里保持整洁的方案呢?

关键:

情绪诚实,而非回避面对自己的负面感受;

通过语言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负面感受,以及引发自己产生此感受的行为,不针对孩子做评判或攻击;

提出感受背后未被满足的需求;

邀请孩子一起或让孩子自己想有没有让父母和孩子都满意可行的解决方法。

当妈妈的爱箱空的时候,是没有办法滋养孩子的,所以妈妈要学会爱自己,倾听自己的感受和需求。爱自己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自己恐怕是所有关系当中最不容易照顾的。

自我具有不同的需要,我的一部分喜欢和孩子共处的时光,而另一部分也渴望独处的空间,当多种需求发生冲突的时候,我该满足哪一个部分。

有时妈妈会忽视自己的需要,压抑自己的需求,甚至反过来失去自我,在亲子关系中过度投入,有时会忽略掉自我的部分,但代价可能是长期和慢性的情绪低下和精疲力竭。

创造和谐的方法是在一天中留出满足各个需要的事件。孩子是通过与他关系紧密地人进行互动,以及模仿中来学习及发展出自己的能力的,家长如何面对与自己的情绪和感受,能够帮助孩子发展出他在这方面相应的能力。

步骤三:倾听和了解孩子的感受-共情

关键态度:

接纳孩子的感受,教会孩子区分感受和行为,告诉感受没有对错,或者应该与否,可某些行为不可以。

技巧:

专注地倾听,让面部表情和身体语言保持和孩子感同身受。

哦,原来是这样,你肯定吓坏了吧?

你的小脑袋真有趣,总是会问这么多可爱的问题。

帮孩子说出他们的感受:你现在觉得很生气,火大概都要烧到太平洋了吧?

找到让孩子有这样负面感受的事件或原因:刚才发生了什么?

用幻想或绘画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真希望你有个温柔的妈妈啊!

当孩子感到安全并且可以理性思考时,他们才能学习,当他们感受到威胁的时候无法学习。

医生,吼孩子这种病,应该怎么治? 第4张

在三步走的过程中,关键是让孩子读懂家长心里的态度,只有当家长说的话和心里的态度都是正面的语言而不是失控的语言时,孩子就能体会到尊重。

正面语言不是万能钥匙,只是解决问题的开始。我们需要给孩子选择,让孩子体验到适当的自由和权力,但是我们不能被熊孩子带偏,来回的几个回合里我们都需要坚守我们的立场,这样才能避免亲子冲突的升级版本上演。

我们都是一个叫做“父母工厂”出品的产品。无论我们认同父母与否,我们都会用一生来完成对父母情结的代谢。童年时期的亲子互动模式是我们其他人际关系建立的模板,安全的依恋有助于孩子的心理复原能力和幸福感。

在亲密关系的深层海洋中,我们和自己连接,我们和孩子连接,我们和原生家庭连接,找到了这种连接,我们才能找到自己真正立体的存在。找到和孩子有效的连接,才能走出咆哮和内疚的漩涡。

相关内容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