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婴幼儿睡眠障碍

本文已影响4.95K人 

睡眠障碍的状况非常多,许多家长在门诊反应,宝宝晚上不睡觉、睡眠时间比别人短、半夜容易惊醒、难以入睡等问题。婴幼儿的生理需求不同,父母亲的期待也不同,很难有一个通则来定义婴幼儿的睡眠是否正常,但最重要的是,良好的睡眠习惯需要从婴儿时期开始培养与建立。

正常的睡眠状态

睡眠是一种周期性现象,分别为第一期浅眠期、第二期深睡期、第叁期熟睡期、第四期沈睡期,最后再进入快速动眼睡眠期,一个完整的睡眠周期约90分鐘,由75%非快速动眼期(Non-Rapid Eye Movement, NREM)和25%快速动眼期(Rapid Eye Movement, REM)所组成。

认识婴幼儿睡眠障碍

浅眠期为NREM的第一期,仅维持数分鐘,约佔总睡眠5%;深睡期、熟睡期及沈睡期皆约进行15至30分鐘,但其中深睡期佔总睡眠约50%;最后进入REM快速动眼睡眠期,约佔总睡眠25%。当睡眠被打断,都会从NREM第一期再重新循环,如进入NREM第四阶段的沈睡期遭到中断,则容易影响睡眠品质。

杨聪财医师以脑科学的观点表示,愈大型的动物所需要的睡眠时间愈短,因为小型动物相较于大型动物,其代谢率、脑温与体温较高,而新陈代谢的过程或是生活上的压力、紧张、饮食、睡眠不足等外在刺激都会产生自由基,研究显示,并非所有的自由基都对人体有害,但过量的自由基对人体有许多影响,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煺化性关节炎、紧张、烦躁、注意力不集中、脑细胞老化等,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而透过睡眠能促进人体代谢自由基,因此睡眠对人体是相当重要的。

在讨论婴幼儿睡眠障碍之前,要先了解婴幼儿的睡眠模式和成人相差甚远,片段式、昼夜不分、浅睡是宝宝的睡眠模式,也因宝宝相较于成人的代谢高、脑温高、体温高,因此相对需要较长的睡眠时间。在排除生理疾病之后,随着宝宝成长,睡眠的总时间会慢慢缩短,可透过习惯的建立,让宝宝逐渐与成人的生理时鐘相符。

婴幼儿睡眠常态

新生儿时期,宝宝平均一天需要16至17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出生1个月至6个月大, 平均一天需要14个小时;6个月大至1岁则将少于14个小时。

长庚儿童医学中心臺北儿科主治医师程劭文表示,新生儿的睡眠周期是短暂的、片段的,每一次睡眠可能维持1至2小时,但也有宝宝只睡20分鐘就醒来,一般而言,新生儿在出生3个月内,会有日夜颠倒、昼夜不分的问题都是正常的。

而宝宝气质不同,适应能力也不同,大部分的宝宝能在2个月大左右,能适应日夜的作息,杨聪财医师则表示,这样子的现象与成人「调时差」的概念相同,胎儿在妈咪肚子裡的时候,并没有日夜的光影变化,胎儿有自己固定的作息时间,不受妈咪的影响。另一方面,宝宝的胃容量较小,哺餵方式採少量多餐,随着成长发育所需的营养愈来愈多,宝宝的胃容量也会逐渐增加,因此夜晚不会接受到飢饿的讯息,而能维持较长的睡眠时间。

常见婴幼儿睡眠障碍问题

认识婴幼儿睡眠障碍 第2张

门诊常遇新手爸妈的育儿困扰

好的睡眠环境必须讲求天时、地利与人和,杨聪财医师表示,解决睡眠障碍的第一步,就是要找出造成睡眠障碍的塬因,环境的稳定对宝宝来说相当重要,白天保母顾晚上爸妈顾,又或是周一到周五婆婆带,周六周日爸妈自己带等各式各样的分工,对宝宝来说,都容易产生焦虑。

每个人带小孩的方式不同,如让宝宝习惯在大人的怀裡入睡,之后就更不愿意自己乖乖在床上睡;白天睡太多,当然晚上也就不想睡。生活上的每一个细节,对宝宝来说都是有影响的,因为宝宝正在快速认识这个新环境。程劭文医师表示,宝宝从6个月到12个月大时,稳定的生活型态,有助于降低分离焦虑的产生。

婴幼儿学习「听」的能力比「说」还快

常听长辈告诫,宝宝未满4个月别带出门比较好,杨聪财医师表示,遑论担心宝宝的健康问题,外在环境的刺激都很容易造成宝宝的紧张,如宝宝天生气质较敏感,就容易有外出后,回家睡不好的状况发生,最好的办法是,当成人觉察到这些刺激,可以透过肢体与言语来安抚宝宝。例如:当有车声唿啸而过,可以轻拍宝宝,并告诉他这是车子的声音,不用害怕,只要适时给予安抚与耐心说明,就算宝宝不懂大人在说什么,但可以从中了解,听到这个声音的时侯不用害怕,能有效降低宝宝的紧张与焦虑,杨聪财医师进一步补充,其实就和我们成人一样,第一次尝试、接触新的事物,在没有经验、安全感下容易感到焦虑与害怕的道理是一样的。

排除生理适应期,建立睡前仪式

好的睡眠可从小培养,出生至6个月大的宝宝就可以开始薰陶,以提供安全、舒适、稳定的环境为塬则。如出生至3个月大的宝宝,容易会有惊吓反射的现象,程劭文医师表示,除了降低环境中的声响、光线以外,可透过包裹的方式提供宝宝安全感,但利用包巾将宝宝包覆时必须注意「安全与舒适」。

认识婴幼儿睡眠障碍 第3张

步骤一.先将包巾平铺。

步骤二.将宝宝放在包巾上,头朝其一对角。

步骤叁.将左右两侧的包巾角对摺,并轻压在宝宝身体下,固定。

如宝宝睡觉时,习惯将双手露出包巾,也不需要强制将手包住,另需注意,宝宝在睡觉放鬆的状态下,脚会呈现青蛙腿的姿势,因此骨盆腔的包覆不要过紧;长牙阶段的宝宝,可利用乾净的毛巾沾冷水或是冰水,在宝宝睡前透过手指按压牙床的口腔按摩,可舒缓不适并帮助入睡。

排除宝宝的生理适应期之外,製造良好的睡眠环境,要从「睡前仪式」开始做起,宝宝一天所需要的睡眠远多于成人,当宝宝白天想睡时,就让他习惯在自然的环境下入睡,不用刻意关灯、关电视等动作製造睡眠环境,夜晚睡觉前,可以透过让宝宝放鬆的步骤让他知道,「睡觉的时间到了」。

程劭文医师举例,可透过睡前洗澡(Bed)、刷牙(Brush teeth)、书(Book)以及让宝宝放鬆的小游戏或简单按摩(Basic)的4B模式开始做起,并在固定时间持续操作,有助于建立宝宝的睡眠习惯。但也要注意,不要让孩子有压力,每个孩子喜欢的东西都不一样,如果不喜欢故事书,也可以其它轻鬆简单的游戏取代,并在过程中提醒玩完就要睡觉的讯息。

认识婴幼儿睡眠障碍 第4张

好的睡眠,从新生儿时期就可以开始培养,程劭文医师表示,宝宝会从经验裡学习并培养习惯,了解孩子的需求和生理方式,并观察「想睡了」会有哪些动作行为。当宝宝半夜哭闹,先别急于大动作的将房间的灯全部打开,或立刻将宝宝抱起逗弄,可先以轻柔的言语安抚,确认是否因为尿布湿了、肚子饿了等一一排除扰人问题后,再次安抚宝宝入睡。

相关内容

热门精选